为增强升地理师范生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10月31日下午,化地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教师代表及学生团队参加了在楚雄天人中学会议中心举办的楚雄州第三届初中地理名师工作室第二次集中研修活动,认真聆听了《衔接初高中视野,优化备考策略——云南省初中地理中考教学与学法指导专题》讲座。
武定第一中学高璇老师作主题报告
化地学院师生参加集中研修活动
本次讲座由云南省武定第一中学高璇老师主讲,聚焦“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与“中考备考策略优化”两大核心方向,内容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操性。讲座开篇,高璇老师以“六年一贯制”知识关联为框架,明确初中地理“基础认知”与高中地理“思维深度”的梯度差异——初中侧重现象描述,高中强调原理探究,而中考命题正逐步向“衔接能力考查”倾斜,2025年中考中85%的图文题将涉及等高线判读、全球变暖影响等衔接点。基于此,她提出“基础达标+高中启蒙”双轨教学目标,建议教师在初中课堂中适度渗透高中思维,避免学生进入高中后出现知识断层。
在教学方法创新环节,高璇老师分享了“跨学科融合”与“AI助力教学”的实践路径:通过跨学科平台整合地理与生物、历史等学科的关联知识,让学生在“学地理,玩地理”的情境中提升实践能力;借助AI工具可视化季风形成、板块运动、长江溯源等地理过程,用互动答题系统实时反馈学习效果,同时对比展示初高中知识点差异,强化衔接认知。这些策略与化地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中学地理教学论》课程中“情境教学”“技术赋能课堂”等教学理念高度契合,为专业教学提供了一线实践案例。
针对学生学情设置的“学地理,玩地理”相关作业
武定一中特色地理社团活动
针对中考备考,高璇老师还提供了“区域要素链”“思维导图整合”等学法工具,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构建“现象-成因-影响”的逻辑推理链,精准适配中考对信息提取、知识迁移、逻辑分析能力的考查要求。
特色地理研习活动,助力学生培养必备地理思维能力
讲座结束后,化地学院师生参与研修总结,与参会教师围绕“乡镇学校如何简化AI教学工具”“衔接内容的课时分配”等问题展开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教学落地路径的认知。
作为长期深耕中学地理教师培养的专业院系,化地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将坚持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为导向,通过“校地教研联动”“名师工作室协作”等方式推动人才培养与区域需求对接。通过参与此次研修活动,化地学院把讲座中的“衔接教学教案模板”“AI教学资源包”纳入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库,后续将计划开展“衔接教学”主题师范生技能训练,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优秀地理教师。
撰稿人:陈俞霖、唐铭霞
一审:陈跃
二审:洪蕊
终审:席武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