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3年春我院与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地区高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联盟确定的合作协议,2023年7月13日-23日,我院党委书记王学良、副院长席武俊、王天强老师带领21级地理科学优师计划、普通班、20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共7位学生参加了2023年西南地区高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此次实习以“行走在阶梯边缘”为主题,包括来自陕、川、渝、云、闽11所高校的65名学生与24名指导教师,实习队伍穿越黄土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行程3000余公里,途经20多个城市,通过对不同地区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现象的考察与调研,从人地关系上深入了解中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增强地理学子的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
实习队伍在西安合影
第一站:西安-秦岭实习单元
在陕西期间,实习队伍主要考察灞河河流阶地与秦岭北麓黄土地貌、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西安高陵的泾渭分明地理现象。
其中在白鹿塬,实习生们根据实地调查和地图判读,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阶地判识技巧,明晰灞河的地理位置,初步判识白鹿塬、灞河、西安市的空间组合关系。在蓝田猿人遗址,学习黄土地层、黄土地貌的判识方法,能够判识公王岭剖面的沉积地层是连续的、明确头盖骨化石发现于L15黄土层之中,掌握了公王岭三大沉积地貌与人地协调关系等问题。在金米村,实习生们通过分组调查秦岭典型村域经济发展情况,了解秦岭山区资源利用方式、产业布局样式、经济发展模式,提升了自身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秦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责任意识。
在陕西的最后一站,实习队伍来到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渭阳一路南侧的观景台,对该地泾渭分明地理现象进行实地考察。实习队伍分组观察渭河与泾河的流向、渭河泾河含沙量以及探究“泾渭分明”的内在原理、触发条件等。在陕西师范大学李双双老师的指导下,实习生们深入观察和思考,对“泾渭分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实习队伍前往蓝田猿人遗址
陕西师范大学王斌老师讲解黄土坡面的判识方法
我院师生在金米村合影
第二站:米仓山实习单元
米仓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点在米仓山大峡谷,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的旺苍县万家乡,地处米仓山南麓,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在米仓山大峡谷,实习生们通过探究峡谷地貌、河流微地貌、重力地貌等的成因,以及探究壶穴的形成和演化,分析溯源侵蚀过程和瀑布的成因,识别主要地层,认识交错层理和结核等构造的类型,感知米仓山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西华师范大学苏炳睿老师讲解米仓山大峡谷的地貌与构造
实习队伍考察米仓山大峡谷
第三站:成都实习单元
7月16日上午,川渝高校地理科学联盟成立大会暨2023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论坛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联合实习的全体师生作为代表参与会议,聆听了多位院士的精彩前沿学术讲座。
下午,实习队伍前往成都自然博物馆参观学习。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了解到成都自然博物馆始建于1960年,是中国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以地学类藏品为主的自然博物馆,同时也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高校博物馆之一。通过观察成都自然博物馆矿产资源厅、龙行川渝厅、恐龙揭秘厅、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等各大展厅,参观学习馆内陈列的古生物、岩石、矿物、矿产、宝玉石和观赏石等标本,了解地质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矿产资源与保护利用、生命起源及进化、生物多样性等内容,一步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是同学们此行最大的收获。
参会专家与实习队伍在四川师范大学合影
参观成都自然博物馆
第四站:川西康定-塔公草原实习单元
四川康定市,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也是农耕文化向游牧文化过渡地带。本次实习地点生动地展示了地貌和气候主导的地理环境形成的干旱河谷、高寒草甸、牦牛等独特的景观,自然环境如何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生产和贸易以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环境等。
在川西单元,实习生们通过对大渡河干热河谷、折多山分水岭、塔公草原等自然地理现象的考察调研,初步认识川西山区和青藏高原东部地理特征,体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和区域文化的影响。另外,在泸定县,实习队伍虽然没有亲自重走泸定桥,走上铁索桥,但通过参观以及查阅资料,依然怀着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和感恩之心,深切感受到当年革命先辈们在铁索链上“飞夺泸定桥”的勇气和决心,重温革命历史。
我院师生在折多山合影
重庆师范大学杨前进老师讲解折多山典型岩石知识
参观泸定桥
第五站: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实习单元
云南省的实习主要是以人文地理、民族文化地理、农业地理为主题,选择云南省新平县平甸乡磨皮村(彝族)和戛洒民族特色小镇(傣族)两个典型民族村落,实习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对比,了解两个典型民族村落的历史、经济、人口、聚落和文化概貌及其发展变化等。基于工业地理、经济地理基础知识,实习队伍参观了玉溪大红山铜铁矿有限公司,在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带队教师的讲解下,了解大红山铜铁矿地理基本情况,考察工业地理现象以及工厂生产流程等。此外还实习队伍实地考察云南大学元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参观坡面侵蚀、沟蚀等内容,了解径流监测场的降雨过程、径流量、泥沙量、田间管理措施、植被盖度、土壤水分等监测内容。
在云南玉溪的最后一天,实习队伍前往澄江市,对抚仙湖进行考察调研,从植被到土壤,从自然层面到人文层面,云南大学陆一峰老师细致地讲解了关于抚仙湖的成因、资源开发以及区域发展,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地理学科的情怀素养,了解了抚仙湖的保护治理规划、湖滨湿地的构成以及其生态环境功能,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思想。
云南大学陆一峰老师讲解抚仙湖概况
参观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
考察云南大学元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7月23日上午,实习队伍在云南大学参加此次地理野外联合实习的总结与汇报大会,在近百名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西南地区高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圆满结束。
实习期间,学生们跟随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与实习地点的负责人,进行地层判识、地貌观察、生态环境评估、民族风情体验、村落调查访谈等多项实践活动,逐渐掌握了地理野外考察的五项技能,即看(观察地质地貌)、问(善于提问)、测(量化人地关系)、思(勤于思考)、记(记录所见所思),也进一步强化了考察过程中的四项要素进阶,即要素判识、格局发现、过程推演、机理凝练。实习生们通过在实际情景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深入了解地理学中的实际操作和技能点,不断地对野外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巩固和拓展专业知识。
我院学生表现出色,晋孝泽、杨皓迪、张璐、刘忠翠4名同学分别获得最佳野外实践奖、最佳技术支持奖、最佳宣传个人奖。
本次野外联合实习不仅为我院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学习的机会,也为我院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参加的师生们表示,此次野外实习收获颇丰,不仅在实践中巩固和验证了理论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也深切感受到自然与人文地理的魅力,为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学科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