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旅学院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 
    1902250308  | 
    课程 性质  | 
    专业必修课  | 
   
   
    课程名称  | 
    城市规划原理  | 
   
   
    总学时数  | 
    72  | 
    理论学时  | 
    54  | 
    实验 学时  | 
    18  | 
    学分  | 
    4  | 
   
   
    开课单位  | 
    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学院  | 
   
   
    适用专业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选用教材  |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吴志强,李德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年8月  | 
   
   
    编写人  | 
    尹艳琼  | 
    审定单位  | 
    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学院  | 
   
  
 
 
(注:表中所填内容应与该课程《教学大纲》相一致)
一、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等内容。理解城市与城镇化、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人口与社会等内容。掌握城市用地分类与适应性评价、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等内容。
二、考试方式、时间
1.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取闭卷笔试方式。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2.命题的原则是:题型尽可能多样化,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3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10%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即使大题目也不应占分太多,应适当压缩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客观性的题目应占比较重的份量。
四、题型比例
题型大致比例为:
填空题:20%     选择题:10%     判断题:5%
名词解释:20%     简答题:25%         论述题:20%
五、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    5-8 分值 
1.考试内容: ① 居民点、城镇的定义;②我国城镇的划分;③城市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哪两个大的发展阶段;④工业革命的标志;⑤城镇化的含义及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2.考试要求:全面掌握城镇化的定义及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居民点及城市的定义,明确我国城镇的划分、工业革命的标志、城市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5-8分值 
1.考试内容:①《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句话的含义;②田园城市理论、雅典宪章、有机疏散理论的提出、内容及意义;③卫星城镇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2.考试要求:理解《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句话的含义。全面掌握田园城市理论、雅典宪章、有机疏散理论的提出、内容及意义,卫星城镇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2-3 分值 
1.考试内容:①城市规划的概念;②永续发展的概念;③和谐城市的概念;
2.考试要求:理解和掌握城市规划的概念、永续发展的概念、和谐城市的概念。
第四章   人口与社会    2-4分值 
1.考试内容:①我国城镇化地区的范围;②城市人口的定义;③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常住人口的区别;④人口对城市规划的影响;⑤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的概念;⑥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
2.考试要求:了解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理解我国城镇化地区的范围;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常住人口的区别。掌握城市人口义、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的概念及人口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第五章   城市规划的类型和编制内容    4-5 分值 
1.考试内容:①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特点;②城市规划的层面、期限;③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和内容;④性详细规分类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2.考试要求:理解城市规划的层面、期限;熟悉性详细规划的分类;掌握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特点、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和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15-18分值
1.考试内容:①城市规划中的防震措施;②风向频率图、逆温层、热岛效应的概念;③ 用地评定的分类;④ 现行城市用地分类的标准及各种用地的组成与比例构成;⑤工业的分类;⑥在城市中布置工业用地时应注意哪些方面;⑦绿地系统的形态构成。
2.考试要求:理解风向频率图、逆温层、热岛效应的概念。明确用地评定的分类、工业的分类、现行城市用地分类的标准及各种用地的组成与比例构成、绿地系统的形态构成。掌握城市规划中的防震措施、在城市中布置工业用地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第七章  总体规划    8-10 分值
1.考试内容:①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性质、弹性的概念;②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③城市职能的概念及组成要素;④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⑤城市布局形态的类型。⑥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⑦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的区别;⑧城市空间管制的“四区”划分及总体规划中的“四线”规定。
2.考试要求:了解城市布局形态的类型,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的区别,城市空间管制的“四区”划分及总体规划中的“四线”规定。理解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性质、弹性的概念,城市职能的概念及组成要素。掌握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    5-8分值
1.考试内容: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阶段;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及相关规定;③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建筑间距、容积率、绿地率、居住人口密度的概念。
2.考试要求:理解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阶段。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及相关规定,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建筑间距、容积率、绿地率、居住人口密度的概念。
第九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5-18分值
1.考试内容:①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②干道网密度、路幅宽度、道路宽度、城市交通结构的含义;③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及分类;④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⑤中间站布置的三种方式;⑥公路交通与城市的关系;⑦我国城市客运的主要交通方式;⑧步行街的类型。
2.考试要求:理解干道网密度、路幅宽度、道路宽度、城市交通结构的含义。明确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及分类、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中间站布置的三种方式、公路交通与城市的关系、我国城市客运的主要交通方式、步行街的类型;着重掌握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第十章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4-5分值
1.考试内容:①城市给水水源的选择;②城市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及排水体制种类;③城市电力线路的分类;④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⑤道路消防要求及建筑消防间距;⑥竖向规划的方法。
2.考试要求:理解和掌握城市给水水源的选择、城市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及排水体制种类、城市电力线路的分类、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道路消防要求及建筑消防间距、竖向规划的方法。
第十一章   城乡住区规划    15-18分值
1.考试内容:① 住区的规模及用地的组成;②合理的服务半径、千人指标、容积率的概念,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居住综合区的区别;③邻里单位理论的提出、内容及意义;④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⑤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计算方法、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⑥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住区绿地的指标;⑦用地平衡表的作用和内容;⑧城市旧住区更新改造的方式。
2.考试要求:理解合理的服务半径、千人指标、容积率的概念,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居住综合区的区别,住区的规模及用地的组成,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计算方法、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住区绿地的指标,城市旧住区更新改造的方式;掌握邻里单位理论的提出、内容及意义,用地平衡表的作用和内容。
第十二章   城市设计    2-5分值
1.考试内容:①城市设计的概念;②城市广场的分类;③林荫步行商业街的类型。
2.考试要求:了解城市广场的分类及林荫步行商业街的类型;理解和掌握城市设计的概念。
第十三章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    2-5分值
1.考试内容:①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②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内容;③历史建筑的利用方式;④城市更新的方式。
2.考试要求:理解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内容、历史建筑的利用方式、城市更新的方式;掌握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六、其它说明(小三楷体)
1.各部分(或各章节)内容大致比例:
第一章:7%          第二章:7%          第三章:3%       
第四章:3%          第五章:5%          第六章:16% 
第七章:10%         第八章:6%          第九章:16%       
第十章:5%          第十一章:16%       第十二章:3%  
第十三章:3%  
2.试题难易分值分配
容易题:30%;中等难度题:60%;较难题:10%
3.参考书目:
(1)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2)王雨村,杨海新,《小城镇总体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孙施文,《现代城市规划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4)谭从波,《城市规划》[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制作人(签字):尹艳琼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
学院主任审核(签章):
2019年 12月 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