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
 首页  主讲教师  教学文件  授课课件  教学录象  教学安排  案例图集  复习巩固  知识拓展  试题库 






第十一章 城乡住区规划

作者: 时间:2020-05-28 点击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居住区规划的任务和内容。理解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分析。掌握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2、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二)教学难点

1、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一)识记

合理的服务半径、千人指标、容积率的概念。

(二)理解和掌握

1、邻里单位理论的提出、内容及意义。

2、TOD模式。

3、住区道路的基本形式。

4、住区规划时如何选择绿化树种。

5、旧住区更新规划应注意哪些问题。

6、住区的用地分类

7、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居住综合区的区别。

8、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9、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10、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有哪些?

11、住区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

12、小学的服务半径。

13、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指标。

14、用地平衡表的作用和内容。

15、旧住区更新改造方式。

(三)应用

1、进行住区规划设计时,如何降低造价。

四、基本概念

1、合理的服务半径:所谓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m,在地形起伏的地区可适当减少。合理的服务半径是影响居住区用地规模的重要因素

2、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3、容积率:又称楼板面积率,或面积密度,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是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之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五、基本理论和问题

1、住区的用地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一般可以分为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等。

2、邻里单位理论的提出、内容及意义。

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理论,试图以邻里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从而改变城市中原有居住区组织形式的缺陷。他制定了邻里关系的六条基本原则:

1)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越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3000~4000人。

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2)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亩(0.8㎞)。

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3、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居住综合区的区别。

扩大小区:就是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100~500hm2)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

居住综合体:是指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居住综合区:是指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形式,有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的综合区,有居住与文化、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等结合的综合区,居住综合区不仅使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方便,节约的上下班时间,而且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

4、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5、进行住区规划设计时,如何降低造价。

1)合理设计住宅层数

2)适当加大进深

3)合理安排住宅单元拼长度

4)合理设计层高

6、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1)行列式

2)周边式

3)混合式

4)自由式

7、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有哪些?

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

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

3)整体式组合方式

8、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应按照分级、对口、配套、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居住区级8001000M;居住小区级400500M;居住组团级150200M

9、一般小学的服务半径为500m左右,中学为1000m左右。

10、住区内动态交通组织可分为“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人车混行” 的道路系统和“人车共存” 的道路系统三种基本形式。

11、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人口规模分别达到:住宅组团不少于0.5㎡/人,居住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人。对绿地率的要求新区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

12、用地平衡表的作用和内容。

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1)对土地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作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之一。

2)进行方案比较,检验设计方案用地分配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3)审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用地平衡表的内容:

1)用数量表明住宅区的用地状况

2)初步审核各项用地分配比例是否科学合理

3)初步评价住宅区的环境质量

4)方案评定和管理机构审定方案的重要依据

13、旧住区更新改造方式受到一定时期的经济水平、技术条件和环境现状的制约,根据不同的更新改造要求可以分为维修改善、更新、整治和改造等几种方式。

14旧住区更新规划应注意哪些问题。

1)用地调整

2)住户的再安置

3)具有历史价值的住宅、地段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保留

4)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规划建设

 

楚雄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化学学院  电话:0878-3100507(行政办)   3100525(教学办)  邮编:6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