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
 首页  主讲教师  教学文件  授课课件  教学录象  教学安排  案例图集  复习巩固  知识拓展  试题库 






第二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作者: 时间:2020-05-28 点击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中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理解雅典宪章、马丘比宪章内容及意义。掌握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卫星城镇理论、邻里单位理论、有机疏散思想等主要城市规划理论的提出、内容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卫星城镇理论、邻里单位理论、有机疏散思想等主要城市规划理论

(二)教学难点

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卫星城镇理论、邻里单位理论、有机疏散思想等主要城市规划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一)理解和掌握

1. 对国土进行全面勘测,国民开始迁居到安全处定居,居民点开始积聚,向城镇方向发展。

2. 开始出现了我国的城市雏形。

3.《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句话含义是什么?

4.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 ,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这个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大纲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 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5.谈谈对田园城市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6.简述卫星城镇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7.阐述有机疏散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8.简述当代城市规划思想变革的内容。

9.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有哪些?

(二)应用

1、归纳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总体特点。

四、基本理论和问题

1、夏代对国土进行全面勘测。国民开始迁居到安全处定居,居民点开始积聚,向城镇方向发展。

2、商代开始出现了我国的城市雏形。商代盛行迷信占卜,崇尚鬼神,这直接影响了当时的城镇空间布局。

3、《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其含义为:在营建都城时,都城九里见方,每边开三门。纵横各有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为祖庙,西为社稷。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这个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大纲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5、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理论的提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

核心思想:

1)希望彻底改良资本主义的城市形式,指出了在工业化背景下,城市所提供的生产生活环境与人们所希望的环境存在着矛盾,大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相互疏远。

2)认为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

3)认为城市是会发展的,当其发展到规定人口时,便可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

4)强调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的原则。

理论意义:

1)提出了发展极限的概念——人口规模受到限制。

2)提出了有机平衡的原则——城市与乡村结合,城市周围有绿地。

3)提出了动态管理的观念——土地的合理利用。

4)是城市规划的开端。

6、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卫星城镇的概念:卫星城镇是指以疏散人口和控制大城市规模为目的的而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同时和大城市保持一定联系的区域。

卫星城镇的理论基础:田园城市

卫星城镇的发展过程:

第一代卫星城镇:“卧城”(是“半独立城镇”),典型规划案例为20世纪初在巴黎周围建立的28座居住城市。

第二代卫星城镇:“基本独立的城镇”,典型规划案例为二战时期的大伦敦规划(哈罗)、瑞士首都斯德哥尔摩附近建立的卫星城魏比林、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第三代卫星城镇:“独立的新城”,典型规划案例为英国的米尔顿·凯恩斯、日本的多摩新城。

7.有机疏散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934年伊利尔·沙里宁发表了《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与未来》一书,提出了有机疏散的思想。该思想体现了:

1)有机分散理论。

2)体形环境设计理论:表现原则、相互协调原则、有机秩序原则。

8.当代城市规划思想变革的内容。

1)由单向的封闭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

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9.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

1)城市全球化

2)区域一体化

3)信息网络化

4)全球城镇化

10、归纳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总体特点。

归纳起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总体特点如下:

1)中国古代民居多以家族聚居,并多采用木结构的低层院落式住宅,这对城市的布局形态影响极大。院落呈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反映我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深刻影响。

2)城市规划建设大多反映“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3)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楚雄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化学学院  电话:0878-3100507(行政办)   3100525(教学办)  邮编:675000